东北空管局空管测绘公司召开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|
文章来源:张志家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1:24:21 |
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向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分析表示。 目前 TOPCon电池成本低于HJT约0.13元/W,但根据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版》的数据,未来HJT的转换效率将始终领先TOPCon。华晟新能源、钧石能源、山煤国际、通威股份、爱康科技、东方日升、明阳智能、金刚玻璃等企业均已宣布投资新建GW级的HJT相关项目,据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市场上规划 HJT电池片技术的产能有近40GW+。 根据光伏协会产业发展路线报告,N型高效电池2030年转换效率或超过25.5%,比P型电池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。经过2021年光伏电池的发展,现在行业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,N型电池进入产业化扩张阶段。银粉在低温银浆的总成本中占比超过98%,所以低温银浆降本的关键点在于降低银粉耗用量。长城证券在最新的2022年光伏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到,2021年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硅片生产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,下半年硅片厂商盈利水平明显下滑。再来看设备端,过去十年中,新的电池技术主要由国外机构提出,国外设备厂商首先开发设备然后引入国内。 12月初,迈为股份和REC集团签订了400MW HJT电池整线设备订单目前PERC 设备投资在 1.2-1.5亿元/GW,TOPCon投资约 2-2.5亿元/GW,将PERC改造为 TOPCon 仅需0.8亿元/GW,可大幅降低电池设备投资成本,拥有PERC电池产能的企业投资意愿更强。根据硅业分会的统计,2021/2022年国内预计有20/30万吨左右的新增多晶硅产能。 我们预计2025年POE胶膜需求将达13.7亿平方米,CAGR为39.4%。光伏组件工作年限需达到25年以上,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,进而要求光伏硅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、良好的粘接能力以及能够耐黄变、耐湿热、耐紫外线等,最早主要由道康宁、乐泰等国外产商供应。▍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行和光伏度电成本下降,光伏行业前景广阔。光伏玻璃是纯碱的重要下游应用,光伏玻璃的大幅扩产将带动纯碱行业景气向上。 在降本增效的要求下,电池片及组件技术不断迭代,带来新的材料需求。异质结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、工艺温度低、稳定性高、衰减率低、双面发电等优点,成为第三代电池技术毋庸置疑。 双玻组件市占率的提升必将极大拉动POE胶膜的需求。随着研发不断加强,国内企业回天新材、硅宝科技、集泰股份等相继突破技术壁垒并不断扩产,国产替代过程不断加速。ITO靶材作为异质结电池生产的必备材料,必将受益于异质结电池技术爆发。据CPIA预测,到2025年,乐观情况下,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330GW,CAGR为20.5%。 我们预计2025年异质结电池用ITO靶材达380吨,市场规模达11.4亿元。▍多主栅技术持续推进,带来焊带需求变化。▍受益光伏玻璃大幅扩产,纯碱行业景气向上。▍光伏硅胶性能要求高,国产替代不断加速。 为满足下游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,光伏玻璃企业不断扩产让人意外的是,全球光伏产业却在疫情后再次进入了爆发式增长。 图片来源:硅业分会在五连降后,硅料价格再次出现上涨。但硅片环节恰好处于硅料下游,新老玩家一拥而上引发了对硅料的争夺。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,硅料百亿长单合同频出,几乎锁定了主要硅料企业近两年的硅料产能,其余企业为保证原材料供应,只能用高价进行采购,进一步加剧了硅料价格上涨。维科网光伏认为,从2020年底延续至今的硅料价格上涨,在硅料与下游产能错配的背景下,在短期内很难改变。此外,维科网光伏获悉,部分光伏玻璃企业也在近期发布涨价通知,给组件企业带去了双重压力,或许也会让组件价格出现小幅上涨。组件,光伏胶膜、光伏玻璃等环节瞬间水泄不通。即便如此,按照行业建设周期计算,新增硅料产能在2023年才能完全释放,因此,短期内硅料价格下滑,主要来自于通威股份等硅料巨头的新增产能,及下游产业链博弈的结果。光伏产业链中,硅料环节门槛最高,资金要求高且投资周期长,在2018年531新政后,硅料行业并不景气,小企业被淘汰出局,大企业也没有较大的扩产计划。 春江水暖鸭先知,企业第一时间就感知到了行业景气度的回升,纷纷开始扩产,如火如荼的扩产运动拉开序幕。进入2022年,为满足市场需求,硅片企业开工率稳步上升,叠加春节假期的囤货需求,硅料价格小幅上升已成共识。 对此,硅业分会认为,一方面硅片价格已呈现持稳上涨的趋势,为满足下游需求增长,硅片企业开工率稳步上调,一线企业已逐步调升至60%-70%左右;另一方面临近春节,未避免假期物流运输受限,影响相对旺盛需求的供给,本周签单中也包括部分囤货需求。1月12日,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料成交价格数据!数据显示,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3.0-24.2万元/吨,成交均价回升至23.46万元/吨,周环比涨幅为1.21%;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.8-24.0万元/吨,成交均价回升至23.25万元/吨,周环比涨幅为1.48%。 光伏玻璃属于非硅产品,跟晶硅产业链几乎没有联系。与其它环节保持一致的是,硅料的火爆也吸引了新老玩家的关注,先后宣布将建设多晶硅项目,投入资金大多在百亿以上。 其中,硅片和光伏玻璃是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,光伏玻璃是因2020年底价格暴涨,硅片则是受到了隆基高达30%毛利率的诱惑。2020年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48.2GW,同比增长近60%,欧盟新增19.6GW,美国新增19.2GW,全球有20个国家的新增光伏容量超过了1GW而硅料价格的回落曲线如何,将直接决定今年光伏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。2021年是光伏政策大年,但终端装机差强人意,行业内卷史无前例,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空前,政策未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只是让少数群体暴富。 所以,2022年硅料价格回落之路不会太平坦,预计还有反复,最终取决于四个因素的综合作用:一是硅料自身产能的释放情况,二是直接下游硅片的产能情况,三是下游电池、组件的毛利预期及组件报价,四是终端电站装机的释放情况。进入2022年,行业逐渐从喧嚣回归理性,但终归有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变数或看点,或许更值得关注。 但是,在政策大好的背景下,光伏行业表现却令人失望,整出幺蛾子,政策支持未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运动式发展反而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失衡,内卷严重,最终国内装机低于预期。硅片环节产能过剩明显,而硅片玩家非富即贵,必然造成局部供需失衡,进而提升硅料环节的议价能力,延缓硅料环节产能提升带来的价格下降压力。 04政策是否还会进一步加码?2021年是光伏行业的政策大年,双碳目标启航、十四五规划、整县推进、金融支持、风光大基地、辅助储能等等,即便是在光伏内卷严峻的形势下,光伏上市公司也纷纷创出市值新高,正是对这些政策支持的反馈。如果硅料价格下降到200元/Kg以下,组件价格下降到1.7元/W以下,终端需求有望开始大幅释放。 可以预期的是,组件在经受了2021年的产业链打击之后,预计会首先保持合理的毛利率,但这取决于各家抢占终端市场的情况,尤其是一线组件厂,所谓得市场者得天下,组件企业最终还是品牌和渠道为王。01硅料价格回落曲线如何?2022年,放眼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情况,不得不承认,硅料仍然是决定光伏行业全年运行的关键环节和瓶颈。这成为光伏行业的又一变数,而今年终端装机的回暖情况,也是光伏行业实现自我救赎的一个重要表现。但是,硅料价格不仅是硅料供给与终端装机需求决定,还受直接下游硅片需求的影响。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国内装机超过75GW,也有机构乐观预测可以达到100GW。03电池技术之争是否初见分晓?2022年,随着N型电池产能及出货量的加速爬升,以及头部企业10GW级产量的出现,N型电池的时代拉开序幕,或将像鲶鱼一样搅动光伏电池行业新一轮技术革新,实验室效率竞赛终归是要拉出去遛一遛了。 目前,比较普遍的预期是,2022年中开始,硅料新增产能开始加速释放,然后供需格局有望彻底扭转,硅料价格有望不可逆地进入下降通道,进而拉动组件价格回落并刺激终端装机需求。02终端装机需求释放情况如何?硅料价格的回落情况,直接决定了产业链下游的价格,这当中还有硅片、电池片与组件彼此之间的局部博弈,各个环节会根据各自局部博弈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毛利率水平,整体博弈情况最终决定组件的价格区间。 在这个背景下,2022年还会有更好的超预期政策吗?实际上,当前光伏行业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,不需要摇旗呐喊,更需要扎实的创新和稳健的推进,健全产业生态,而不是简单追求产能的粗狂发展,这样才能摆脱行业大起大落的内卷模式,走上健康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效果如何,只能边走边看。 |
相关资料 |